7月17日,大渔社区组织12组亲子家庭走进昆山污水处理公司,开启了一场“从浊到清”的水务探秘之旅。孩子们带着对“污水如何变清水”的好奇,在家长的陪伴下近距离感受污水处理的奇妙过程,解锁水资源保护的科普密码。

活动伊始,在工厂讲解员的带领下,亲子家庭们首先来到了厂区外部的污水处理区域。沿着参观步道前行,眼前的景象让孩子们惊叹不已。讲解员指着一个个大型处理设施介绍道:“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关卡——格栅间,这里的机械格栅就像一个个‘大筛子’,能把污水中体积较大的垃圾,比如塑料袋、树枝等拦截下来,防止它们堵塞后续设备。”孩子们纷纷踮起脚尖,认真观察着格栅运转的样子。

随后,大家来到沉淀池旁。“经过格栅过滤的污水会进入这里,水中较重的泥沙等颗粒会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到池底。” 讲解员一边说,一边指向池底堆积的污泥。
外部参观结束后,亲子家庭们走进了实验室。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好实验器材,一场生动的泥沙沉淀实验即将开始。孩子们立刻被实验台吸引,围在周围睁大眼睛等待。工作人员拿起装有浑浊泥水的烧杯,向大家展示:“小朋友们看,这里面是含有泥沙的浑浊水。” 接着,他将泥水倒入透明玻璃缸中,轻轻晃动后静置在实验台上:“大家仔细观察,接下来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哦。”孩子们屏住呼吸盯着玻璃缸,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玻璃缸里的泥水慢慢分层,上层的水逐渐变得清澈,下层则沉淀出细细的泥沙。孩子们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。

接着,众人移步至会议室,一场丰富的知识科普环节拉开帷幕。首先播放的“一滴水的诞生”科普视频,用生动的动画演示了水从自然界循环到污水产生,再到经过处理重新回归自然的全过程,让孩子们对水的旅程有了整体认识。

视频结束后,最受孩子们期待的显微镜观察环节来了。工作人员将污水样本放在显微镜下,孩子们轮流上前观察。“哇,里面有虫子!” 一个小朋友惊喜地喊道。随后的PH试纸测量实验中,孩子们亲手将试纸放入不同处理阶段的水样中,通过颜色变化了解水的酸碱性,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。

最后的泥沙过滤小实验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。社工为孩子们准备了漏斗、滤纸、瓷沙、活性炭等材料,指导他们搭建简易过滤装置。当浑浊的水通过层层过滤,变成清澈的水流淌出来时,孩子们欢呼雀跃。家长们也纷纷表示,这样的实验让孩子直观感受到了过滤的原理,印象深刻。

活动接近尾声,一位家长感慨道:“这次参观让我们和孩子都学到了很多污水处理的知识,也深刻认识到节约用水、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。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科普活动。” 此次社区亲子水务工厂探秘之旅,不仅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学习了污水处理知识,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爱护水资源的种子。从浑浊的污水到清澈的出水,每一个处理环节都凝聚着科技的力量,也让大家更加懂得珍惜每一滴水的来之不易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bailu.npo365.cn/10028.html/